close

不被激怒,繼續走路

作者:費勇   出版社: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和訊讀書

  別人沒有冒犯我們,只是比我們好,我們就可能因為內心不平衡而去冒犯別人。當別人冒犯我們的時候,我們完全理直氣壯,所謂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,這叫作以牙還牙。這在某種範圍、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。比如一個國家,在遇到侵略的情況下一定會反擊;比如一個人,在尊嚴遭到侵犯的情況下一定會反擊。但在日常生活裏,一般的人際關系中,卻不適合運用這樣的原則。一般的人際關系裏,更值得提倡的也許是:任何時候都不要被激怒的念頭控制了你。

  一旦你被激怒,事態往往就會變得更加嚴重。不被激怒,比不嫉妒更加困難。因為被激怒是別人先招惹了你,只是一種幾乎本能的回應。比如,你的同事僅僅因嫉妒你,捏造罪名誹謗你甚至告發你,總之想方設法排擠你。怎麽辦呢?你一定會憤怒,怎麽會有這樣卑鄙的小人!然後,你也采取行動,也想方設法去壓垮他們。這樣做,很正常,沒有人會責怪你。但是,我不認為這是明智的做法,因為這樣會把你自己陷到一個泥潭裏,在和小人或壞人的纏鬥裏你自己也會沈淪。即使不沈淪,你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。譬如你在趕路,朝著一個目標在趕路,中途遇到一個障礙,有些人會停下來撤除障礙,問題是你一旦停下來,很可能很長的時間。我的選擇是立即繞開它,繼續走路。我喜歡佛陀那句話:不要理睬。是的,生命如此短暫,何必要在那些障礙上浪費時間?

  如果你被激怒了,停了下來,在鬥爭的旋渦裏尋求勝利。我想告訴你的是,日常生活裏的人事紛爭,從來沒有勝利者也沒有失敗者,結局往往是大家都灰頭土臉。

  如果你不被激怒,只是平和地看待對你的攻擊,淡淡地說明一下,或解釋一下,絕不作反復的辯解,更不去纏鬥。那麽,就算你的敵人如何費盡心機去陷害你、打擊你,就像拳頭打在空虛裏,打不到實在的地方。還是那個意思,不論別人如何侵犯你,都不要停下來和他死纏爛打。你活在這個世上,不是為了和別人打架,也不是為了證明什麽給別人看。你來到這個世上,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生命,只是為了你在這一世要走的旅程。還是那句話:走自己的路。

  嘗試著將朋友和敵人看作是一個錢幣的兩面。朋友固然越多越好,但敵人,有幾個,有很多,也很好。你想想,如果不是你的敵人當年排擠你、打擊你,你也許就不會發憤成就今天的一切。朋友帶給我們溫暖、關愛,但敵人帶給我們警惕、激勵。所以,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喇嘛說:對於朋友和敵人都要心存感激,因為他們從相反方向推動我們的成長或修行。所以,在你遇到冒犯的時候,要以平和的念頭來對待,這樣,就不會有人能夠真正侵犯到你;即使侵犯到你的肉體,但一定無法侵犯到你的心靈。

  很多時候,我們遇到的並非故意的冒犯,而是無意的冒犯。比如,一個服務員把一盤菜灑在了你身上,你可能立即就破口大罵,然後,經理出來,也惡罵服務員,然後,服務員被扣獎金。但這不能改變那個已經發生的事實:那盤菜灑在你身上。凡事不過一念而已,如果你覺得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劫,只是淡然一笑,並不責怪服務員,那麽,你不僅僅讓服務員覺得輕松,而且創造了一個輕松的環境。用佛教的說法,你結下了一個善緣。事實還是那個事實,但因著你心念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結果。

  還有很多時候,我們被激怒,但並沒有具體的主體。比如,我們經常會抱怨自己懷才不遇,抱怨沒有人了解自己。孔子說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我們不應該抱怨懷才不遇,而是應該多多思考自己到底有什麽才能,多多思考自己是否做得還不夠。至於才華,無論你擁有多少,即使人們不了解,但終究還是你自己的,始終會為天地所用。就像黑塞所說:“生命賦予每個人不同的、獨特的使命。因此,沒有人生來就是無能的,只要接受天意的安排,盡己之力而為之,即使最軟弱最無能的人,也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過得很真實、很有價值,而且對他人很有助益。”

  再比如,遇到疾病,遇到挫折,遇到倒黴的事,我們會怨天怨地,覺得世界太不公平了,覺得自己運氣太差了。然後,就會責怪這個世界對自己太冷漠,責怪別人太勢利,諸如此類。不妨聽聽愛比泰克是怎麽說的:“自己若有不幸就責怪別人,這是沒有教養的人的行為;如果責怪自己,這是正在接受教養的人的行為;如果既不責怪別人也不責怪自己,那就是一個具有良好教養的人的行為。”

  既不責怪別人,也不責怪自己,平和地面對一切已經發生的、正在發生的,以及將要無可避免發生的,這就是活在平和的念頭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好運旺旺來 的頭像
    好運旺旺來

    jacksnoopy680612的部落格

    好運旺旺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